外貿伏天“過冬”難中求進還看政策
來 源:未知發(fā)表日期:2012-08-16
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287.3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1769.4億美元,增長1%;進口1517.9億美元,增長4.7%。面對這份并不樂觀的外貿數據,受訪專家表示,中國外貿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點,困難之下,政府層面需出臺長短期相結合的措施,以支撐外貿平穩(wěn)過渡。
國際商報報道 我國7月進出口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單月出口增幅創(chuàng)2009年11月以來新低。
海關總署8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287.3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1769.4億美元,增長1%;進口1517.9億美元,增長4.7%;貿易順差251.5億美元,收窄16.8%。
經季節(jié)調整后,7月份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4%、1.6%和1.2%,僅小幅微增。
受訪專家表示,傳統(tǒng)出口市場持續(xù)疲軟、新興市場高速增勢回落導致外需冷淡,中國外貿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點。困難之下,政府層面需出臺長短期相結合的措施,以支撐外貿平穩(wěn)度過關鍵期。
見底企穩(wěn)預期過于樂觀
數據顯示,7月的進出口增幅創(chuàng)下了今年除1月份春節(jié)因素外的最低點。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主任馮雷對本報記者表示,此前業(yè)界對外貿將在7月份見底企穩(wěn)的預期過于樂觀。“7月份數據應該說有點出乎意料。按照以往經驗,7月份并沒有周期上的特殊因素。”馮雷說。
其中,7月出口增速也是近兩年多來表現較差的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11月,當時單月出口1136.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2%,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
是什么原因導致出口遇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本報分析說,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回暖起伏不定、日本經濟正處于關鍵的調整期、新興市場發(fā)展中的波動等因素導致中國產品對傳統(tǒng)市場出口的難度增加。
前7個月的數據顯示,我國與傳統(tǒng)貿易對象歐盟的雙邊貿易總值3157.5億美元,同比下降0.9%。中日雙邊貿易也出現負增長,貿易總值為1908.6億美元,同比下降0.2%。
盡管中美貿易總值為2714億美元,增長10.5%,但新興市場此前高速增長的態(tài)勢出現回落跡象。同期,我國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509.4億和497.8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7.7%和10.3%。“以前,中國與新興市場的貿易增速都在20%以上。”霍建國說。
從內部原因看,霍建國認為,企業(yè)自身面臨的成本壓力比較大。另外,國家此前出臺的一系列改善外貿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的措施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到位,而且到位后產生的效果也有滯后性。
對于進口也未能達到預期,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強琪菁分析稱,內需不足是主要原因。我國制造業(yè)上游去庫存過程仍在延續(xù),產能過剩狀況未見改善,對大宗商品進口需求疲弱。
期盼長短期組合政策出臺
在霍建國看來,今年中國進出口增速完成“保十”目標頗有難度,樂觀看,歐盟雖然仍深陷債務危機,但不至于出現太大的問題;美國經濟復蘇力度雖然減弱,但還在增長,因此,經過各方努力,“保十”的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目前,中國外貿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困難,中央和地方在政策上恐怕還得加大支持力度。”霍建國說。
從短期來看,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海關和質檢環(huán)節(jié)繼續(xù)推進貿易便利化。地方要切實落實好出口信貸政策,一定要確保有市場、有訂單的外貿企業(yè)的出口,全面緩解中小外貿企業(yè)的壓力。另外,政府還要在海外促銷、采購、參加展會等方面加大對企業(yè)的支持力度。
從中長期來看要緩解外資下降趨勢以支撐出口。此外,在減少企業(yè)稅負方面,政策應力求突破,比如可以將增值稅或者出口企業(yè)所得稅普遍下調1~2個點。
但他同時強調,不到萬不得已政府層面應避免一些如降低出口退稅等較大的政策調整。
馮雷也建議,出于社會因素的考慮,政府制定的政策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轉方式、調結構的部分效果,但應盡量與轉型升級的總趨勢保持一致,達到既能讓企業(yè)承受得住轉型升級的壓力,又能使外貿增速良好發(fā)展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前7個月的數據表明,我國外貿在轉方式、調結構上已經出現積極的變化。
除了出口市場多元化趨勢明顯之外,外貿產品結構也在發(fā)生轉型。數據顯示,1~7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491億美元,增長9.1%,較同期我國外貿出口總體增速高1.3個百分點,占出口總值的57.4%。另有數據顯示,1~7月,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速達7.7%,高于加工貿易增速兩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