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人大校園文化部主編   二OO五年 第一期 總第四期
   
   

參與網絡教育 重視自己的選擇

熊曉輝

從學校畢業(yè)以后,我在我們家鄉(xiāng)縣城所在的鎮(zhèn)政府里做了一名公務員。工作很平淡,眼見了不少以前沒見過的事情,好的、壞的,也沒有說話和改變的能力,對于工作漸漸也習已為常了。卻總感覺這樣的生活似乎沒有意義的,時常生出些小悲哀。在學校里的專業(yè)是會計,工作是城鎮(zhèn)土地管理方面的,都不是自己喜歡做的。很小的時候就對文學有一份特殊的愛好,很明確,甚至有一點小野心。隨著年紀慢慢地增長,閱歷的加深,自己對于人情和世故有了一些體味,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一直跟隨著,野心固然是幼稚的年少輕狂,隨年歲的增長卻多了一份對于文學和文學背后的人文思想的思考和理解。

我在比較廣泛的閱讀之外,一直也有繼續(xù)深入學習的想法。在選擇網絡教育之前,我也考慮過別的學習方式。比如自學考試,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進行這種學習方式。但我覺得效果不是很好,除了書本以外,也沒有別的學習媒介。平時幾乎不怎么學習,考試前突擊一下,再玩點小聰明,考試當然是不成大問題的。后來看到了人民大學網院的網絡教育,仔細地看了一下,除了課本教材以外,有光盤的課件,老師的講解,而且多是一些較為有名的教授,又有網上討論和答疑。當時覺得這種方式應該是不錯的,尢其是名師的講解和討論。因為在平時的閱讀和自已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困惑,很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指點,這也是想系統(tǒng)地進行一下專業(yè)的學習的原因。當時我也有一些猶豫,加上工作和生活上的煩瑣,直到兩年后才下定決心走進了網絡教育的門檻。選擇了人大網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從高升本開始。希望在三年的時間里對于文學有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和把握,這是我的目標。

學習之初,我就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人大網院采取的的是學分制,選課是完全自由的。這正合我意。我的計劃比較詳細。除去一些公共課,我把專業(yè)課分門類分階段來學習,每一階段的學習側重各有不同,或是以古代文學為中心,或是以現當代文學為中心,或是外國文學,把同一類別下的有關聯和繼承的課程盡量安排在同一時期學習,以參照和鞏固。比如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和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放在一起學習,現當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放在一起,外國文學史和外國文學作品選讀以及西方文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語言學概論的組合。這種自由組合,形成相互呼應、連貫溝通的學習安排,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彼此相關和對應的課程的同時學習,形成一個小的系統(tǒng),例如在學習外國文學史的同時,可以在作品選讀中分析各個時期作品的特征、理一理作品在文學史發(fā)展中的脈絡和規(guī)律,又在文論中找到對作品和那一個文學時期的論述和理論發(fā)展,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又加深并增強了同一門類下課程之間的擴展和聯系。

從二零零四年三月正式開始學習到二零零五年四月剛剛過去不久的考試,我已經修完了十四門課程,平均成績都在八十五分以上,幾門專業(yè)課基本上都拿到了九十多分。只有一年時間,十四門似乎顯得有點貪多嚼不爛了。我仔細想過,覺得也未必完全如此。因為我的目的性很明確,學習也成系統(tǒng),除去一些基礎課,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中還算是比較多地聯系閱讀具體作品,總是想把文學史也好作品分析也好都拿到具體作品中去作一番印證。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入網院學習之前,我出于愛好對文學作品的廣泛的閱讀也對現在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進行自我學習,我的感受是興趣和愛好是很必要的。若非如此,學習很難廣泛和深入,因為課本總是有限的,當然,如果是和當前從事的工作有聯系的專業(yè),學習效果應該也是比較不錯的。

參加網院的學習到現在,對于收獲,我還算是比較滿意。對于人大網院的看法,也是如此。在這里也大致說說。網院特意為網絡教育編輯出版了一套“現代遠程教育系列教材”,開始時我對此不大理解,覺得是對網院學生的“另眼對待”,覺得沒有必要重新另編一套教材,我們應該和在校學生用同樣的教材。每本教材后面都有主編老師的簡介,簡介上的資料也都顯示出他們的資格和份量,但我并不迷信這個。在開始的幾門基礎課的學習之后,我拿到了成復旺教授編著的《中國文學理論史簡編》,這本書首先改變了我的看法。在教材中,我能夠感受到文字后面老師的治學精神和一以貫之的文學主張,雖然這種感受不是十分明晰,但很強烈。后來在其他一些教材中也發(fā)現類似的感受,比如許鵬教授主編的《文學概論》中屢次提到“以已推人”,這是很有趣的現象,“以已推人”是做人的道理,當然與文學概論關系不是那么大,倒更有點像“文學理論”,呵呵。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老師們是在用心地編寫教材。學校重視網絡教育,老師們也比較認真地對待網絡教育。網絡教育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社會上對它的認可度和接受程度還比較弱,老實說,我是很擔心它會發(fā)展到像別的一些教育方式那樣被人們嗤之以鼻。處在接受這種教育的之中,我能看到它的缺點,感覺有向那種方向發(fā)展的苗頭,同時也看到各方面的努力和好的因素。我希望人大網院在這一點上能夠更堅持,調動現有最大的力量編一套優(yōu)秀的、有一定價值的教材。網絡教育的發(fā)展是不可限量的,它的受眾也將是不可限量的,一套好的教材不僅在現在也會在很長的時間里使用,產生影響。(對于這一點,我總是想到梁啟超、胡適、魯迅他們,在讀他們的作品時我所產生出來的那一份敬仰和感謝。他們的一些作品起初只是寫來當教材的,在這些作品中,你能夠感受到他們對于啟蒙和教育的重視、認真、誠懇,以及那里面所傳達出來的一種精神。而這種精神在今天正慢慢喪失。)

作為一種自我選擇的教育模式,接受者無非是出于兩個目的,拿文憑和求知識。這兩個方面其實不矛盾。求得了知識文憑才有份量,也才更有用。然而我還是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走進網院學習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在職工作的,經過了社會的,應該說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知識的重要、也感受到文憑的重要,但同樣也更能明白只有真正學習掌握了知識、在工作中能夠運用了,才能證明文憑的價值。這與學校牌子的含金量關系不大。人大的網院,并不一定能繼承中國人民大學的名聲。它的資源只在于自身教學上的優(yōu)勢和學校的好的老師;但我們甚至不能共享它的圖書館。

我一直很羨慕國外的的大學教育,能自由地安排學習,甚至可以十年才拿到畢業(yè)證,不是敷衍和完全的功利,而是可以進行出于興趣和需要的學習。制定你自己的學習計劃,自由而系統(tǒng)地進行學習,有好的老師、教材和其他學習資源,不管你是出于興趣還是工作需要,都能認真地對待學習,我希望每一個選擇了網絡教育方式的同學都能夠重視自己的選擇。